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:串联古窑村的记忆
2020-12-08
这形似陶土罐的圆形建筑,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博山,是山东淄博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游客服务中心。
博山拥有1800多年的制瓷史,以琉璃和陶器见著,古窑村里大大小小的窑多如牛毛,这些用来烧制陶瓷的窑大多为圆形。因此,本项目的落脚点也集中在了“圆”的元素上。
图片来源:博山陶瓷博物馆
远在大汶口文化时期,先民们就已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制造和使用陶器,在漫长的岁月中,他们用双手打磨出博山古窑村的风土人情。
相传村民迁来时,即有五位高龄老人健在,均已近耄耋之年,一时传为佳话。当时尚无村名,又有五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居此,故名“五老峪”。
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形体由此传说出发,平面以五个圆为基础,依地形走势由山坡至湖边高低错落排布,面朝湖面可眺望远山。
我们探究圆的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时,受到了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·塞拉(Richard Serra)的著名作品“Cycle”的启发。
作品以圆为基本元素,辅以线、面、体积、重量与空间,让行走在“铜墙铁壁”中的观众产生不同的反应。
塞拉认为:"观众是作品的一部分,他们在游走的过程中,体验着不同的视角。"
千年古窑村,浓缩着一部陶瓷烧制史。旧时的民窑或是官窑早已完成使命,千年窑业时光已逝去,
但新旧脉络依旧良好地保留和依存。现代与传统共生的建筑外观,古而不板、老而更活,试图维系和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建构,并持续性地完成叙事与传播。
OAD认为,建筑的体验创建了一个场景及空间记忆。人们通过新生的建筑的形象逐步获得可追溯的历史,从而体验到不同的场景。
建筑的形象和其所在的环境共同构筑了建筑的体验,这种体验透过参观者的记忆,在空间和时间上得以延伸。
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,景区有着水乡竹海、四季常绿、遮天蔽日的自然景观,形成了以“一溪二湖四桥七泉”为代表的秀色风景。
游客服务中心作为度假区的门户,代表了度假区的形象和旅游资源特色。
OAD从博山的地域特点出发,提出了“在地建筑”的创作理念,深入研究建筑所处的环境,探索场所精神,同时希望构建自然与人之间最舒适的相处尺度。
在地建筑关注人与自然,同时追求建筑的朴素与自然化。材料使用上,本案采用红砖、钢筋混凝土、红色和深褐色铝板以及浅米色花岗岩,尽可能地将当地气候因素结合到设计环节中。
建筑立面大开窗及彩色琉璃点缀立面开窗,试图形成一个现代与传统共生的建筑外观。中庭及环形天窗的设计使自然光线能尽可能地进入室内,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并有效降低建筑能耗。
经过前期的模型探索,通过提炼和再创造,设计希望引入“圆”的概念,并为建筑外观赋予博山圆窑村地域文化的象征意义;建筑的在地性,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家、生活及情感的共同记忆。
建筑主体由圆柱体空间进行分解再构成,最终形成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弧形墙体;流线型的建筑形态塑造了游客中心内外的导览路线,旨在创造一个流动的建筑空间。
五个圆为主要元素,加以拉伸、分割和组合,将一维扩展到三维,并进行垂直方向上的整合。建造手法与自然结合,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体验。
游客服务中心具有引导、服务、解说、集散等功能。在这次实践中,我们和业主的其中一个共同目标,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,还原一个公共性的共鸣。
游客中心建筑主体由三个相切的圆柱体构成,两层同心圆体块可将周围景色尽收眼底,
依托风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,实现复合多元功能的构筑,除售票和导览等常规功能以外,还通过文创集市、展览及咖啡厅等空间以共融的姿态敞开。
空间的独特肌理和文化故事,自然地形成了功能性与象征性相结合的场所记忆,有利于建构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群体的归属感。
完整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
设计单位:OAD欧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
项目位置:山东淄博
开发商:山东金润集团
总建筑面积:2580.23平方米
设计团队:李颖悟、陈英男、陈江、赵伟婧、卢健、张雨晴
设计时间:2019年
建成时间:2021年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